欢迎您访问盐城机关党建网站!
投稿邮箱:ycjgdj@163.com
站内搜索:
关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db:作者]  发布人:盐城机关党建  发布时间:2018-04-08  浏览量:268 
近两年来,根据党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我们市总工会和全市各级各部门一起,加入了脱贫攻坚的行列,承担了部分脱贫攻坚的任务。现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工作实际,就做好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必须深刻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
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而言,我市无疑已经跨入了小康社会的行列。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居民户与户之间的收入水平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虽然绝大多数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也有少部分人群与小康生活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有的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的基本方略。从我们结对帮扶的实际情况看,这一基本方略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我市的市情。党中央之所以作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重大部署,其重大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守党的初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扶弱济困、乐善好施“、”雪中送炭、急人所难”、“一家有难、众人相助”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很多扶困助弱者、急人所难者更是名垂史册、流芳百世。而雷锋精神就是对这些优良传统的最好传承和体现。当年,我们共产党人更是本着解放劳苦大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烈之中、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的一颗初心,而起来闹革命、打江山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正是我们党不忘初心、坚守初心、践诺初心的具体体现。
二是全面实现小康更加名符其实、让群众更加具有“获得感”的必然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劳动群众可能并不关心GDP,不关心人均收入水平,而会更关心自已的“钱袋子”是多了还是少了,看病、上学是容易了还是困难了,物价是不是上涨了,住房是不是改善了,饮用水、居住环境是不是卫生、安全了,困难邻居的生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等等,只有这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得到群众的认可,只有“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只有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才能得到增强,全面小康的目标才能更加名符其实。
三是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所确定的精准扶贫的对象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热群体,他们既是我们的帮扶重点,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依靠力量和执政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部分人的困难解决不好,会让他们对我们党、我们的社会产生不信任、甚至对抗情绪。而如果通过精准扶贫,把这部分人的困难解决好,会帮助他们减少消极畏难情绪,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减少社会不安定、不和谐因素,我们党会更加顺民心、得民意,党群干群关系会得到更好改善,党的执政基础也会更加牢固。
二、必须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精准施策
目前,我们市总机关  个党员干部,联系挂钩阜宁县古河镇古风村31个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根据我们的调查,这31户中,共有119个人口,每户平均近4个人口;年龄最大的扶贫对象77岁,最小的38岁;31户致贫的原因分别是:因病因残的18户、家庭人口多的8户、失独的1户、年老的3户、因灾的1户。目前对这31户的帮扶措施是:就业帮扶的5户、资金帮扶的26户。市总工会机关自从与该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机关党总支多次组织党员到该村进行调研走访,每个党员都与帮扶对象作了对接,先后向扶贫对象捐款   元,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地方干部和帮扶对象的欢迎和认可。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贫困户情况特殊,工会部门手段有限,要真正实现在200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我们结对帮扶村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精准施策:
一是要根据贫困户的具体困难情况,落实帮扶措施。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从我们现在帮扶的31户的具体情况看,有18户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如古河镇古风村一组郭培成,其妻子每天光吃药就需开支10多元,一年药费就需近4000元;三组李宝成夫妇均已60岁以上,李宝成肺气肿,严重哮喘,常年吃药挂水,保守开支在3000元以上,他要等到天冷、风吹哮喘特别严重时才去挂水,平时治哮喘的急救药随身携带,也不敢花更多钱做更好的治疗。贫困户左日耀前几年因右腿摔伤多处骨折导致残疾,腿内留有钢板,不能干重活,当时花了七、八万元医疗费,今年打算将把腿内的钢板取出来还要七千元。我们认为,对因病致贫的,对他们看病应实行免费或低收费的制度和办法,再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助;对因残致贫的,应当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第四十九条规定,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的规定落实救助办法。对年老体弱、不能靠自已劳动脱贫的3户,应纳入救助体系,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因灾致贫的1户,可通过加大输血力度,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帮助其渡过难关尽早脱贫。对孩子上学有困难的,可通过入学免费、落实党员进行“一对一”帮扶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是要认真落实地方党政组织的主体责任,广开就业门路。从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来看,其致贫的根本原因是家门口的就业门路较少。有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又受到地域、文化、交通和家庭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无法安心在外打工。所以,贫困地区的党政组织应当充分利用地方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引导地方的精细农业、精加工产业的发展,多上一些能让劳动力能够得到较多报酬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项目,使绝大多数贫困户能通过居家就业、通过自已的勤奋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三是要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自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任务下达后,广大贫困户是非常欢迎并寄予很大希望的。但大多数贫困户对如何脱贫心中没底,“要我脱贫”、依赖等待的思想比较普遍。如果不能将他们的思维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再好的扶贫措施也难以落实,无偿送上门的桃树苗也会栽不活,免费的苗猪、羊羔也可能养不好。因此,地方党政组织、参加结对帮扶的党员同志,在向贫困户送款送物送温暖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外因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内因才是决定的因素。如果贫困户自已缺乏主动,没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即便一时脱贫了以后还会返贫。
三、必须以扎实作风做好精准脱贫工作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作风,强化责任,落细落实。
一是情况要明。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精放扶贫而言的。所以,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帮扶对象的致贫原因、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支出内容、人口状况、就业状况、学龄孩子入学、个人特长、特殊困难等情况,都要通过调查走访、谈心交心等途径精准掌握,不能大而化之。
二是施策要准。对那些能通过付出劳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家庭,要尽快尽力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或帮助他们联系进入地方或外地企业就业实现脱贫;对不具备通过劳动付出实现脱贫的家庭,应认真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如因病、因残致贫的,我们结对帮扶的党员同志应积极帮助他们对接医保、残联等部门落实救助办法;对入学有困难的家庭,更要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既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积极联系学校尽可能免除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可利用我们工会组织的平台和影响力,在一定范围内发动自愿捐款,确保孩子上学不受影响。
三是跟踪要紧。对每个贫困家庭的脱贫措施、进展状况、脱贫成效,每个结对帮助的党员都要及时跟踪了解,发现问题要主动及时帮助解决,自已解决不了的,要抓紧汇报,寻求组织帮助,保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全面推进,不留空档,不拖后腿,保质保量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
(作者系盐城市总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