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盐城机关党建网站!
投稿邮箱:ycjgdj@163.com
站内搜索:
大丰区残联:手工经济为残疾人年均增收100万元
发布人:大丰区委区级机关工委  发布时间:2024-11-12  浏览量:72 

“我在这里有合口的饭菜,有谈得来的朋友,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得很舒心。”在小海镇“残疾人之家”接受托养服务的残疾妇女康某某满脸笑容地说道。

这是全区“残疾人之家”发展手工经济火热场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残联依托“残疾人之家”建设,大力发展残疾人手工经济,2023年以来,全区共建成镇村两级“残疾人之家”44个,吸纳服务对象367名,其中16-59周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332 名,从事手工经济劳动的224名,年均实现收入共100余万元。

科学规划布局助残惠残“就业圈”。2023年以来,区残联根据各镇(区、街道)残疾人分布实际情况,按照群众骑电动车十五分钟能到的原则,在各镇(区、街道)规划建设镇村两级“残疾人之家”44个,其中残疾人总数在1000名以下镇(区、街道)分别规划“残疾人之家”2个;总数在1000-1500名之间的,分别规划3个;总数在1500-2000名之间的,分别规划4个,总数在2000名以上的,分别规划5个。截至今年6月份,44个“残疾人之家”全部建成,其中23个镇村“残疾人之家”开展手工经济项目。同时,注重按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运营要求推进综合性“残疾人之家”建设,目前大桥镇、大中街道“残疾人之家”已顺利通过省残联综合性“残疾人之家”评估验收,验收通过率100%,名列全市第一。

内拓外联做强手工经济“增长极”。区残联健全完善残联系统手工经济项目调配工作机制,鼓励支持各镇(区、街道)结合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发动本土企业为“残疾人之家”提供辅助性就业项目,注重与区外企业沟通对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今年以来,各镇(区、街道)先后与40余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其中区外企业4家,涉及家纺、床上用品、玩具、出口海绵擦、针珠定位、电阻器、办公用品、文创产品、锁芯组装等12个项目,初步形成了项目品种丰富、可持续性强、附加值较高的特点。草庙镇主要为家纺和床上用品项目,目前有70%的托养对象月收入达1000元以上,最高月收入达到2700元;大中街道锁芯组装和新丰镇新招引的电阻器组装项目,月收入可达1200元左右。同时,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区残联牵头开展省级非遗项目大丰麦秆画培训班,邀请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人”、江苏省省级非遗项目麦秆剪贴画传承人吴永龙担任指导老师,目前招收13名残疾人学员,并在区残联设立残疾人麦秆剪贴画工作室,引导残疾人积极从事麦秆剪贴画创作,探索推动麦秆剪贴画产业化发展。

加强协作打造就业增收“护航船”。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方位、多层面为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提供综合性保障。在场所上,区残联指导各镇(区、街道)以盘活闲置资产、嵌入融合等方式加强“残疾人之家”建设,小海镇、大桥镇、白驹镇分别盘活原派出所、原疫情防控隔离点、原洋心村部,改造提升为镇级“残疾人之家”;大中街道、丰华街道分别将“残疾人之家”与文创街、长者食堂及社区养老等场所融合建设,为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提供了充裕的场所保障。在资金上,区残联会同财政部门,用足用活政策,及时拨付建设运营补助资金,今年以来共向各镇(区、街道)拨付各类补助资金近140 万元,同时还对10家提供辅助性就业项目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发放了奖励资金。在业务技能培训上,各爱心企业专门派员登门手把手辅导,区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积极开展“家家到”业务技能培训活动,2023年以来共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在人员保障上,人社局会同财政局专门为区残联系统开发了28个“残疾人之家”专职管理员公益性岗位,有效保障了“残疾人之家”的管理和服务力量。在综合保障上,注重依托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强化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康复训练、法律维权、志愿助残、心理咨询、安全防护等功能,为广大残疾人从事手工经济营造了良好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