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审计局把实施“人才强审”行动放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查“短板”,找“堵点”,直面破解影响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系列难题,形成了具有盐城特色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在全省审计机关“人才强审”论坛交流经验。
一、重抓举贤用能,有效化解“青黄不接”难题。针对审计机关专业性强、培养使用周期长、年轻同志上升通道狭窄的实际,解放思想,内培外输,加快青年骨干成长进程。一是争足用活资源。强化“有为有位”、青蓝相继用人导向,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实绩突出、能力越群、领导和群众公认的青年审计干部。机构改革后,全市审计机关成功增加行政及事业编制49名、领导职数12个,县级审计机关统一增设总审计师职位。2019年来,全市审计系统累计提拔晋升干部213人次,其中,提拔到班子领导岗位15人、中层正副职领导岗位51人(80后、90后分别占37%、19%)。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局机关共提拔晋升科级以上干部36人,老中青结合、“梯队式”审计干部队伍充满了生机。二是拓展外部输出。2019年来,全市审计机关累计向外输送优秀人才18人。其中,市局2名同志分别升任省审计厅中层干部、市委巡察办领导班子成员;建湖、大丰、亭湖、盐都、响水等县级审计机关15名优秀人才被提拔任职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优秀审计干部融入地方领导人才储备库、常态顺畅流动格局初步形成。三是倾力招贤纳才。通过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商调基层工作满三年的省委选调生、公开遴选选调、争取部队年轻转业干部、接收名校优生等方式,广泛吸纳审计专业人才。近三年,全市审计机关相继引进63名财务审计、法律、环境工程等专业人员,绝大部分年龄在30周岁以下,较好优化了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二、重抓立体育培,有效化解 “能力不足”难题。针对年轻人活力有余、能力经验不足的客观实际,全力实施多途径培养措施。一是内训外培。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双提升”培训方案》,开辟时间、学费、培训资源保障的绿色通道,组织参加系统内外专题培训、高校综合素能提升研修班,推行“师徒结对”“每月一课”“青年读书沙龙”,并定期交流、展示成果,倾力扶助审计人员在职提升。市局机关研究生以上学历24人,占比32.4%。射阳、阜宁、响水等县级审计机关鼓励审计人员在职深造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通过努力,全市审计机关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同志已占审计业务人员的65%,115人拥有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证书(约占一线审计人员55%),历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及评审通过率位居全省各设区市前列。二是墩苗历练。有针对性地把年轻同志放到重点项目、精品项目、创新创优项目一线实战锻炼,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2021年,市局抽调了12名90后审计人员,到悦达集团、国投集团等“巨无霸”审计项目中磨炼,一致反映收获很大。全市审计机关35岁以下审计干部担任主审达60%。三是上派下挂。统筹安排年轻同志到上级审计机关跟班学习,或者到县级审计机关挂职。同时,选取县级审计机关业务骨干到市局锻炼学习。近三年,市局先后安排22名同志到上级审计机关学习或到县局挂职,组织了4批县局青年干部到市局跟班培训,择优调进7人。
三、重抓优化环境,有效化解“水土不服”难题。人才成长环境直接决定了人才成长质量。近年来,着力在优化人才成长局域环境上下功夫,积极提供适宜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一是定规立矩。修订机关内部和县级审计机关考核办法,细化量化刚性考核指标,重点比审出多少优秀项目、写出多少优质报告、形成多少经验、获评多少奖项等,为选拔使用干部提供硬性依据。二是以才配位。出台盐城市审计局《推进审计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办法》《审计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以制度让能者上得心安、平者让得自觉、庸者下得服气。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无一例不良反应和“杂音”。三是典型引导。培树“十佳勤政廉政好干部”“十大宣传正能量榜样”“爱岗敬业老黄牛”“先锋90后”等一批先进典型,造浓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氛围,孕育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四、重抓多层并进,有效化解“供不应求”难题。中高端审计人才短缺是制约审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市审计局党组致力培育多层次、多种类审计人才,让市县两级审计机关更多岗位、更多专业领域骨干,成为审计领域有权威、有影响的中高端人才。一是构筑成长平台。出台《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以大项目、审计课题组、精品项目、技术攻关团队等为载体,让肯学、肯干的同志优享资源、快速成长,全市“复合型”审计人才有200多人。二是培树精英样板。对中高端人才给荣誉、给待遇、给出路,激发广大审计干部成长内生动力。2名同志被评为全省首届审计专业领军人才。三是营建骨干体系。将审计干部精英工程作为人才强审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审计系统持续组织“十佳审计组长”“十佳审计能手”“十佳审计信息化应用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让100多名成绩突出的审计骨干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多层次的审计人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