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哒哒滴滴答”,站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嘹亮的军号声不绝于耳,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幕幕新四军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画面,催人奋进的军号声提醒着前来参观学习的学员,虽然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历史,更不能忘记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站在小号手铜像前,聆听新四军在茅山建立根据地的革命历史,深切感受到当时形势的严峻和条件的艰苦,在国民党和日军的双重夹击之下,新四军将士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赢得了茅山地区人民群众的拥护,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新四军初到苏南敌后,提出了“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的“三不”政策,陈毅提出了“天王老子也不准进民宅”的要求,战士们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都自觉露宿在村民的屋檐下。新四军一直心系百姓,虽然物资极度匮乏,但绝不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在溧水县云台陈李巷墙上写着“减租免息”的宣传标语,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生动写照。军爱民、民爱军,正是因为心中装着人民,新四军才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当地群众称赞:“新四军是好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处处想着老百姓。”新四军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社会名流、开明士绅、民族资本家和地方抗日自卫武装,促进了苏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著作中,将其列为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
走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深切感受到新四军是一只敢于斗争、能打胜仗的队伍。刚到茅山地区,新四军装备缺乏、军队人员不足,第1支队仅2300人,与先遣队会合后也不足3000人,陈毅的指挥部也仅能凑出7支长短枪。一些人瞧不起新四军,声称“国民党几十万的大军都要撤退,靠你们少数的人枪有什么用?”面对苏南地区抗敌情绪的消沉,陈毅、粟裕及新四军战士们抗战的情绪和信心依然非常高涨和坚定,决定通过打胜仗提高民众的信心,同时改善自己的装备情况。新四军主动出击,连续与日寇作战30余次,其中有3场战役最为振奋人心:一是夜袭新丰车站,击毙日寇68人,缴获步枪20余支;二是袭击句容县城,攻入城内后烧毁了维持会,击毙伪军40余人;三是拿下高资车站,驻守的70余伪军被全部击毙,50余日寇也伤亡过半,周围20余里的日伪军纷纷溃逃。连续的胜利极大振奋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也提高了新四军的声威。1938年的秋天,新四军决定破坏茅山根据地周边的交通线,打破日寇的封锁战术。消息传出,立即有17万民众参与行动,短短几天就将镇江到句容、丹阳到句容、金坛到丹阳、镇江到江阴的4条公路全部破坏。面对人数、装备强大于我方数倍的情况下,苏南新四军战士们用铁一般的担当精神,敢于并善于斗争,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余万兵力,共击毙、打伤、俘虏日伪军4万余人,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配合和影响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在铁军营党性教育基地,陈觉、赵云霄的两封家书直抵心灵深处,“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千百万受苦的中国百姓,陈觉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陈觉的爱人赵云霄于翌年2月在狱中生下一名女婴,朗读老师那一声又一声的“小宝宝”深深打动了我,那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深情呼唤。“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地)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赵云霄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革命事业和自己的亲身骨肉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为革命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大义凛然的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之中,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之下,陈觉和赵云霄两位革命烈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他们选择舍小家为国家。遗书中看不出两个人对死亡的恐惧,感受到的只有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对革命必胜铁一样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学习中国革命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在岁月静好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无数先烈以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践行信仰的精神品格,不能忘记那段气壮山河、艰苦决绝的战斗历程,更要大力弘扬铁军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从铁军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铁的信仰、铁的担当、铁的意志、铁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永远站稳人民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善于斗争,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向纵深推进,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