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闻潮声思宋公!坐落于黄海之滨的宋公堤,被著名作家阿英称为‘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北人民、造福苏北人民的开始,也是在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下的军民上下同心、携手攻坚克难的见证。”
9月20日是党员活动日,在盐城黄海新区宋公堤上,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给大家讲起了宋公堤的光辉历史。这是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第九党支部举行的“喜迎二十大 重走宋公堤”暨“走进黄海新区 见证向海图强”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一幕。
为了喜迎党的二十大,见证黄海新区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这片616平方公里土地昨天今天发生的故事,展望明天的美好蓝图,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九支部组织党员前往黄海新区,重走宋公堤,实地领略今日黄海新区向海图强新貌。同时与党的十七大代表、十八大代表、滨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正红面对面,听她讲述党史故事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上午10时10分,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九支部党员在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建成的带领下,首先来到新滩盐场宋公堤遗址旁瞻仰新四军塑像,徐振理给大家讲述了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在首届参议会上的故事:面对治海治淮两难选项,第一选择治海用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感动了当地参议员,议案得以通过;第二发行公债以盐税作抵,不用老百姓掏一分钱;第三治淮作为附则修筑海堤。
在宋公堤纪念馆,珍贵的宋公堤修筑的影视资料,见证了宋公堤建成的不平凡历史。“凡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针对宋乃德县长的《关于批准修筑海堤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如是说。宋公堤南自扁担港北至头罾中山河,全长45公里。1941年7月,这道苏北捍海御卤大堤建成后,虽屡经冲击仍岿然不动,有力地保护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宋公堤成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重要标识、江苏著名的红色地标,更成为盐阜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党的十七大代表、十八大代表薛正红自担任东罾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带领全村干群团结一心刨穷根,奋发图强闯富路,使地处盐碱地、受了几十年穷的东罾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她也成为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并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黄海新区成立是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上部署的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两件大事’之一,是重构区域经济版图、实现盐城北部隆起、推动盐城沿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幸福都是干出来的,为了黄海新区的建设,我和同事陪着客商在海边滩涂考察,人家不戴帽子,我也不能戴,大夏天就这样在太阳底下烤,脸晒黑了,皮都翘起来了,现在你们看,我脸还白了一点……”薛正红简要回顾了过去的奋斗史,脸上透露出坚毅与自豪。
“黄海新区坚持把向海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高起点、高效率推进片区产业规划工作,围绕综合能源、优特钢、新材料新医药、海洋生物、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培强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电投、中海油、大唐、华电等央企的引领带动作用。金光、上海电气、凯金、江苏蓝素等一批跨国公司和大型民企相继落户。”在与滨海港工业园区纪委书记王刘兵和党群工作部部长王玉等人交流中,黄海新区的发展前景令人兴奋。
徐建成介绍了已走过79年光辉历程的《盐阜大众报》历史。他说,报社与滨海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创刊旧址就位于滨海县振东乡头庄村2组。报社历史上曾出现钱毅、胡捷、路汀三位烈士。钱毅的父亲阿英就是率先报道宋公堤的人,他撰写两万多字的《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一文,发表于《新知识》杂志,让这一段光辉的历史永远流传。新一代报人不断重温红色报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徐建成说,一直以来,《盐阜大众报》始终与滨海县、黄海新区保持着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相信通过大家的互动交流、党建共建,一定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发展共进,在激扬澎湃的时代浪潮中,在新赛道上“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在宋公堤遗址旁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个个足球场大小的LNG储罐整齐列队,LNG船型专用码头垂直入海,五台卸料臂整装待发,等待9月26日的第一艘LNG外轮驶入滨海港。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徐斌介绍,“装载21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船已从卡塔尔出发,抵港后卸料臂将液化天然气‘转运’至管道,并输送至LNG储罐中。”这标志着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进入试生产阶段。大家一起进入正在建设中的储罐内部空间,见证了大国重器“绿能澎湃”的壮观景象,也见证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精神在滨海大地的延续。
沿着海堤公路蜿蜒穿行,沿海生态岸线上的树木宛如一条条“绿色飘带”,水清、岸绿、景美的海滨小城崭露芳容,成为游客们的新打卡地。前来宋公堤观看黄海新区海景风光、水鸟翱翔,寻访红色滨海的人群络绎不绝。
在黄河故道入海口遗址、新四军3师赴延安学习干部队登船出海处遗址,“重走宋公堤,大家一起见证了81年前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今天,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又投入438亿元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按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秒标准,扩挖全线深槽,加高加固两岸堤防,继续造福人民。”徐振理的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