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盐城机关党建网站!
投稿邮箱:ycjgdj@163.com
站内搜索:
来自星星的孩子成长故事
陆雨婷 跨界成为优秀康复师
发布人:市残联  发布时间:2022-04-07  浏览量:679 

2022年4月2日是第15次“世界孤独症日”。

孤独症患者有个诗意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以形容他们像遥远星辰那样,在夜空中独自闪耀。

但现实却残酷得多,他们大多在无知或无奈中错过干预时机,以致一生孤独,这个特殊的残障群体需要我们注入更多关切,先从了解到理解,再从认识到行动。

在进入射阳县康健康复中心工作后,陆雨婷便开始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这个少有人愿意干的工作。3年后,她开始“跨界”,从融合教育到个训康复,她开玩笑说:“好在自己还算是个勤快人。”学习各种先进教学模式,取得孤独症上岗证,一切还得从头开始,从学会陪伴开始,而妮妮是她经手的第一个学生。

以下为陆雨婷自述。

初次见面

有人把教师比作“托起明天太阳的人”。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投入我们全部的爱心来阐释这“托”的含义。我认为托起这些小太阳的基础就是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那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大爱无痕,更确切地说爱就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六年前,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我踏入了儿童康复这片沃土,成为一名光荣的孤独症康复老师,带着领导的嘱托、信任,家长的期望,我满怀信心地进入这个特殊的集体,接触到这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

妮妮就是这样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是我做儿童个训康复接触的第一个孩子,她是一个长得清秀,性格可爱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我记录着对她的观察:对新的学习环境具有陌生感,常常会表现不安;不能表达需求,只会说“妈妈”;不能安稳坐椅子,随意下地,当她的要求不能被满足时会哭闹,自理情况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缺少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对学习毫无兴趣。

第一堂拥抱课

第一节课全程无法上课,妮妮一直哭,拒绝沟通,我只好抱着她一节课,不停的哄她、安慰她。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她的母亲,和她谈论妮妮的情况,但是我能看到那丝笑容里的苦楚,妮妮妈妈说:“送来咱们康复中心就是为了让她能够进入集体,融合环境,更好地与小朋友交流,我想让她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学习、生活”。就在那一刹那,我忽然觉得责任重大。其实每一个从事特殊教育的人都清楚,每个特殊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位心存希望而又伤心欲绝、心情复杂而又矛盾交织的妈妈,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每次上课时我都会与妮妮的妈妈进行交流,告知上课内容以及家庭康复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些特殊儿童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我经常在妮妮不远处观察她,慢慢地,我有了更多的发现,也得到了更多的小惊喜。

妮妮喜欢听儿歌,看故事书,在每次上课时,我都会准备妮妮喜欢的儿歌、玩具和食物来吸引她的注意力,采用ABA与游戏相结合的上课模式,争取和她建立友好关系,经过不懈努力,慢慢强化,妮妮终于接受了我。从开始的不正视、不应答、哭闹到后来有了简单的眼神交流,愿意简单跟随模仿,再到后来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

融合是归宿

现在妮妮已经能够正常对话,在与我处康复中心有融合教育合作的幼儿园上学,半日康复半日融合教育,跟随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活动,在校期间也没有做出异样举动。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轮廓。迷惘中,我和我的自闭症孩子的故事还将继续,太多的不可知在等待我们,让我且行且思。

我始终心怀一种期待,心怀一种想象,期待更多的人宽容而智慧地看待那些“真的不一般”的学生。

让每位智障儿童都拥有尊严、健康和快乐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生命在爱中成长,教育能闪烁出动人的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