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年少时第一次读到苏东坡的名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就很是喜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这两句诗中所呈现出的感伤、旷达、超脱才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如今,我也已是奔六之人,退休不再是很久远之后的事儿了。前不久,我已免职退二线,不需要每天到班,再没有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材料了,那么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余生呢?
年轻时的我爱好挺多,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集邮、旅游等等,无不喜欢,终因人在军旅,戎马倥偬,兴头一过就放下了,唯有读书、写作一直坚持了下来,可谓“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月不作文”。现在赋闲家中,正好把过去业余时间的“老三套”(读书、买书和写些可有可无的小文章)变为生活的日常,那就套用东坡的诗,“书海寄余生”吧!
我曾从军二十八载,随着工作调动,多次搬家。我搬家时家当其实并不多,多的是我的书。我的藏书大体上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部队发的。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部队非常重视政治教育和文化学习,一入伍部队就开始发书,参军二十多年,我曾先后四次进军校培训,并参加过函授、自学考试和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光教材和相关资料就积攒了几百本。二是自己买的。文学名著、军事书籍、名人传记、工具书等,走到哪里买到哪里,一直乐此不疲。三是别人送的。一些领导和朋友出了书,往往会馈赠于我。因此我的藏书越积越多。十五年前往苏州搬家时,清理我的藏书大约在三千本左右;十年前从部队转业时,我又带回来差不多三千本书;到盐城工作后,觉得生活安定了,老家有空房可以存书,单位还有一间值班用的小宿舍,于是开始近乎疯狂地买书,没几年就藏书过万卷了。
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我一直没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但老家书柜、书架不少,更多的书装箱打包堆在房间里。在单位上班时,办公室里主要是些常用工具书和业务书籍,平时常到图书馆借阅。我本天资愚钝,唯一的长处是勤读不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业余时间读过的书近两千本,用活页纸记的读书笔记每年一本或两年一本,已整理装订了二十几本。书读久了多少会沾上几分文墨气。读书之余,有感而发,写些小文章,除了新闻稿件和工作上的研究文章,也写散文随笔,三十多年积累下来,也有数百篇,相继出了两本个人文集《短笛集》《泉声》,还滥竽充数先后加入了市和省作家协会。这也算是对自己长期坚持读书的回报吧!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愉快地读书,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美好的享受,使灵魂得以净化,从而进入一种崇高的境界。闲暇时,我依然更愿意与书相伴,内心始终排斥那种闹哄哄的觥筹交错的应酬场合。戴望舒有两句诗道:“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不管世事浮沉、人间纷扰,我相信风住尘尽时,唯余书香。
而今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整理、阅读自己的藏书了,再过几年就可以诸事不做而领养老金,不愁没有一碗饭吃,从此读书不为谋取功名、不为换取衣食俸禄,可以随意阅读,随看随丢,无人打扰,无忧无虑,不必出门而自有天地,真得感叹一声“人间值得”!
现在,我有一个梦想。我想拥有一间书房:四壁的书柜里装满我喜爱的藏书,墙上挂几幅朋友的字画,给书房增添几分雅气,写字台摆放于窗前,白天能看到远处的楼群和近处的小河,夜晚有清风明月作伴,还可以欣赏那迷人的城市万家灯火。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唯有在书海里,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有一种安全、宁静的感觉,我愿意“余生都付万卷书”! (作者单位:盐城市公安局 唐泉春)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 > 做一根向阳而生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