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标曾经在上海警备区特警团服役,199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党徽在他心中闪耀,成为指引前行的璀璨之光。2018年,他担任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倪杨村主任助理兼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2020年7月任倪杨村党支部副书记,2023年8月起担任倪杨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秉持党性原则,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为倪杨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军人使命
来到倪杨村工作的六年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朱汉标同志都如同在部队中那般坚定不移地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岁月流转,他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从未消减。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他如一位求知若渴的学子,认认真真研读理论,原原本本领悟原著,扎扎实实探索原理,在“勤学”的道路上不畏艰辛,下足苦功夫;于“笃行”的实践中磨炼自己,增长真本事。
在倪杨村朱汉标同志肩负着党建、团委、民兵、创文宣传、文化专干、退役军人等多项重要工作。他对全村55名党员及48名退役军人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宛如一位熟知每一户家庭的大家长。哪家常年在外工作,哪家有留守儿童、独居老人,他都心中有数。每月,他都会定期联络在外工作的22名党员,将上级的党建学习精神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他们。对于18名年龄较大的老党员同志,他更是关怀备至,经常与他们面对面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在主持工作期间新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接收转入党员6人,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他也高度重视村团委的建设,完善了24名团员的学习和日常联络工作,让团组织充满活力。
锤炼过硬作风,致力乡村振兴
“打铁还需自身硬”,朱汉标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以《党章》为准则,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便扎根基层,奋战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宛如一面旗帜,引领着大家前行。2020年6月,倪杨村被确定为盐都区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点,一时间,多项繁重任务如汹涌浪潮般扑面而来。原倪村土地复垦验收、新集中居住点项目建设、省泄洪区养殖户的退渔还湖、湖塘花海景点打造等工作,每一项都关乎着未来发展。在这艰巨的挑战面前,朱汉标同志主动担当起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重任。他不辞辛劳,奔波于村落之间,对180处厕所、猪圈等危房进行拆迁,同时积极组织人员移除居住点内草堆、杂物等150多处。不仅如此,他充分发挥协调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在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化粪池的过程中,积极协助施工队解决村民矛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近年来,倪杨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藕为“媒”,倪杨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精心守护生态环境这一绿色瑰宝的基础上,倪杨村充分利用231省道和125省道公路穿村而过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发展藕、虾、鱼套养产业。如今,这片土地上的藕塘虾池仿佛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1080多亩的莲藕和鱼虾套养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梦想。其中,莲藕产值就达300余万元,那一节节洁白如玉的莲藕,已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为倪杨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秉持为民之心,永葆军人本色
朱汉标同志始终怀着一颗至纯至热的心,群众的生活状况是他最为挂怀之事。村民宋某已七十七岁高龄,老两口身体常年抱恙,需持续服药,其子又患有精神病,只能依靠药物维系日常生活,家庭经济状况极为艰难。一家人居住在隔壁乡镇大纵湖镇石庄村。朱汉标同志常常在下班之后特意绕路前往老人家中探望,平均每周都会去一次。他不仅全力协助老人解决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难题,还时常与老人促膝长谈,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困境,并诚挚地告知老人,若有难处可随时联系自己。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朱汉标同志都会积极为其申报困难帮扶项目。数载光阴过去,在他的悉心关怀与照料之下,老人一家与朱汉标同志之间已然缔结了深厚的情谊,情同亲人。
这些年来,朱汉标同志用切实行动深刻践行着“村民至上”的理念。无论是在喜庆的节假日期间,还是在平淡无奇的日常时光里,总能在困难群众的身旁看到他的身影。每一次走访慰问,都是一场爱心的播撒之旅;每一句暖心话语,宛如一束灿烂阳光,直直照进困难群众的内心深处,使他们真切体悟到党和政府给予的关怀与温暖。在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之下,村里那些曾在困苦中艰难挣扎的困难群众都获得了实实在在且行之有效的援助与关爱,他们的生活逐步有了转机,脸上再度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村民们由衷感叹:“朱书记就是我们的贴心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