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黄巷村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壤之上,有一位被村民交口称赞的村支书——孙良桂。他于1986年10月投身军旅,1990年退役返乡。如今,他担任伍佑街道黄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之职,2017年更是光荣当选为亭湖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先后荣获伍佑街道第六届“伍佑好人”称号、城南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盐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殊荣,黄巷村党组织也相继被授予盐南高新区、盐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敢打硬仗,勇解难题谋发展
2014年,孙良桂肩负重任,接任村支书一职。摆在他面前的首当其冲的难题,便是老村部的改造。彼时的老村部,宛如被岁月遗忘的角落,废弃多年,无人问津。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村容村貌,让整个村庄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是成为村民心中一块难以消除的“顽疾”。村民杨某出于对自家采光的担忧,坚决反对村部改建,长期阻挠项目推进。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孙良桂没有丝毫退缩。他以军人的果敢,毅然决定主动出击。他数次登门拜访杨某家,每一次都带着满满的诚意与耐心。在杨某家中,孙良桂细致地倾听杨某的顾虑,设身处地为杨某分析村部改建带来的好处。经过无数次耐心细致地沟通,孙良桂终于成功做通了杨某的思想工作。他又找到了村里的乡贤企业家黄总,成功说服黄总将其创办的劳务有限公司迁至老村部办公。不仅解决了村部资产闲置的问题,让原本荒废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劳务公司的入驻,为村里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每年为村里增收近百万。在盐淮高速沿线绿化带建设土地流转项目中,孙良桂面临三年未决的难题。他毫不退缩,从棘手的孙某一家切入,深夜长谈,以真情耐心打动他们,成功签订协议。接着趁热打铁,为其他农户排忧解难,实现全村土地流转顺利推进。孙良桂常说:“做农村工作,不能当干部,要做村民家人。”他用行动诠释这句话,以真心换真心,攻克难题,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展现出一位优秀村支书的担当与智慧,成为村民信赖的“领头雁”。
“授人以渔”,乡村振兴同致富
退伍回乡的孙良桂,始终保持着军人那股不服输的顽强气质。凭借在部队积累的丰富知识与过硬技能,他勇敢地踏上创业征程,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挫折打击,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不断探索与实践里,最终在水产养殖领域成功觅得致富的“密钥”。担任村支书后,孙良桂胸怀大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致富经验分享给村民。因为他深深懂得,一人富绝非真富,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为使村民掌握更先进的养殖技术,他亲自带人奔赴如东考察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回到村里,他果敢地率先引入大棚养殖新技术。在孙良桂的带领下,村里的水产养殖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养殖规模不断扩张,年产值成功突破 500 万元。这一喜人的成绩背后,是众多村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多位村民实现了年收入 20 万元以上的目标,更有甚者在外地养殖,年收入高达百万。那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仿佛跳动的美妙音符,共同奏响了致富的华丽乐章。孙良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一名村支书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乡村致富道路上的一面光辉旗帜,引领着村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人民至上,和谐关系暖人心
孙良桂始终秉持着一颗质朴之心,将群众的冷暖紧紧系于心头。他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人民至上”的内涵,无论是在欢乐的节日里进行慰问,还是在平常的日子给予关怀,他都亲力亲为。每一次的走访、每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让困难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里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切实有效地帮扶与关爱。那些曾经陷入困境的人们,纷纷感慨道:“孙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当面对因病重而陷入绝境的王某时,孙良桂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组织村民发起爱心捐助,众人的一笔笔善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某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这份不离不弃的关怀,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敬重,更是对“一个都不能少”承诺的坚定坚守。四组的陈某夫妇老年丧子,留下一个尚未成年的孙女,老两口年逾八旬,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孙良桂一方面积极为他们争取必要的政策救助,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众人表明,真正的扶贫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与激励。在他的大力支持下,陈某的孙女得以继续学业,家庭的希望之光得以重新点燃。孙良桂以自己的质朴形象和实际行动,不断构建着和谐的干群关系,为乡村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孙良桂秉持着军人的坚韧不拔与执着坚毅,在农村这片辽阔无垠的天地之中尽情挥洒辛勤汗水。他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照亮了乡村发展的前行道路,成功成为深受群众认可与赞誉的“兵支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担当与奉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