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切实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履职行动上、落实在高质量发展成效上,推动创新链、服务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的关键作用。
一、推动“党建+机制创新”融合,构建抓党建、抓业务能力“双向评价”机制。
一是加强战略谋划。增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力、战斗力,用攻坚克难成效反映抓支部带队伍水平,持续强化党员干部“添秤”“交账”意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调查研究,采取“走下去”征求意见、“走出去”学习先进、“走上去”汇报对接等方式,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周情,提升工作谋划能力,使思路举措更加切合实际。二是加强实践锤炼。提高全员工作独挡一面能力、抓落实能力、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加强支部书记、委员的培训,确保党的工作有人做、党员有人管、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台帐齐备、作用突出”标准,抓实工作创新。深入基层一线,与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科技载体等党建特色单位开展共建共学、支部党建经验交流,努力实现全系统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三是加强激励关怀。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健全青年党员培养发展机制,每年有序培养发展一批年轻党员。充分发挥年轻同志、名校优生和军转干部的作用,增强系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推动“党建+服务群众”融合,把支部建在创新高地上、党旗立在企业群众身边。
一是加强科技普法。积极组织2023年江苏省暨盐城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联合盐都区科技局承担“三下乡”科技分团服务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和现场服务,向群众科普农业科学技术。现场发放《科技进步法》、防疫物品、科普手册等惠民物资等栽培手册,邀请市农科院知名果蔬、土肥和园艺专家解答群众咨询。二是加快推动技术转移。组成专业科技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摸排,立足盐城重点产业,积极开展对重点企业的走访工作,为企业讲解市技术产权交易线上平台,通过上传技术需求、科技信息检索分析等手段,对潜在的技术解决、技术团队进行预判或者定向邀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今年挖掘企业技术需求312项,成果446条。组织开展活动20余场、现场走访企业40余家、对接高校30余次。三是促进乡村创新创业。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优势,引导专家、教授深入田头乡村积极推广新品种、转化新型适用技术。依托农科园、科技服务超市、星创平台等载体,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吸纳周边农户到企业就业。以阜宁、滨海、响水三县经济薄弱镇村为重点,组织实施省乡村振兴科技帮促项目,2023年三县共获省厅备案项目8项、每县获资金100万元,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15人。四是提升科技条线本质安全水平。对科研院所开展3次安全督查,查找问题67项,及时下发问题督查通报,压实目标责任,强化跟踪督办,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推动科研院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订《盐城市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指南(试行)》。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生产主题宣讲,邀请专家为科研院所安全负责人员进行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授课辅导,组织安全应急演练。
三、推动“党建+服务发展”融合,切实发挥综合枢纽作用,当好“参谋部”“作战部”“实干家”。
一是组织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市科技局把更好地服务企业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向。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今年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60项。加强市本级科技计划体系建设,根据《盐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印发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细则。2023年度盐城市重点研发计划(工业)项目,重点面向战略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及重大装备研发,立项项目35项,下达资金2000万元,其中市本级1420万元。二是高标准建设研发机构。组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认定,发动501家单位申报,304家单位通过认定,其中规上企业169家,占比55.6%。组织两批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认定,新认定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等5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研实力,指导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研发型企业。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征集企业技术需求856项、高校院所科研成果2503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763项,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县联动举办48场重大产学研专场活动,筹办2023年高校院所服务苏北五市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盐城(上海)科技招商推介会、第四届中国·盐城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推进产学研活动深入开展。
四、推动“党建+廉政教育”融合,在科技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中同步设计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注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构建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按照“接得住、管得好、不出事”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科技管理改革与廉政风险防控”大讨论,分析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风险,提出防控风险的相应措施。强化纪律意识和纪律约束,要求项目管理工作员和评审专家签署廉政承诺书,提高廉政意识。二是加强制度和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项目评审工作结束后,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征询专家对评审组织工作的意见、了解工作人员是否存在打招呼等违纪行为,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把关的机制。发挥技术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专家抽取、评审信息反馈、评审组织和任务书审查等项目管理工作都在科技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做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三是加强管理的公开透明。强化外部监督,在专家抽取、评审等关键环节均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到现场监督。各种管理规则和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申诉,对各种申诉和异议及时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认真处理,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强化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班子成员自觉践行,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强各方面管理,规范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形成自觉意识,防止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作者系盐城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韦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