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老人问题层出不穷,包括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
盐城师范学院红十字会“博爱青春”项目团队在省红十字会、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团省委的指导下,41名志愿者分批前往江苏,贵州,河北等地区继续开展青春助老活动,以社区、乡村、敬老院孤寡老人、困难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解决老年人的四类需求难题。
一、 陪伴需求
——青春相伴,亲情连线“专人一对一”
团队先后走进江苏省多市、河北省石家庄、贵州省等多地,走访三无老人,了解老人生活状况,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与社区积极对接,以大学生亲情陪伴为主,坚持老年人按需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根据点单要求,建立“一对一”结对服务关系,上门进行专人陪伴。按照需求买菜买药、打扫卫生、做爱心餐、测量血压等,解决老年人“无人陪”的问题。
二、文化需求
——非遗风尚,畅享淮剧“体验家门口”
团队先后前往江苏省盐城市淮剧博物馆、水街淮剧团、东闸新村社区等地,进行“非遗文化养老”。通过参观盐城淮剧博物馆、脸谱学习、淮剧座谈会等活动深入了解淮剧的精神内涵。
结对盐城新都街道娱乐社区、雅和社区、东闸新村社区等社区,将地方非遗淮剧文化带入社区老年人活动,配合其他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戏曲表演、淮剧沙龙等活动,老年人教唱拉琴,大学生表演学习,文化养老,互动性强。我们关注到,非遗文化对中老年人意义特殊,让老年人担起了“主角”,发挥了作用。文化养老应更大程度地用好地方非遗,让大学生和老年人之间不仅有爱,更有传承。
三、精神需求
——银龄讲堂,情暖金辉“守护全方位”
邀请相关专业青年大学生,先后走进盐城市南山敬老院,靖江市季南社区、盐城市果园社区、益西社区等社区32个,为社区老年人开展系列银铃讲堂,包括红色大讲堂、急救大讲堂、养身大讲堂、智慧大讲堂、心理健康大讲堂等。
通过讲堂,教授智能手机日常功能操作,帮助老年人跨越时代“数字鸿沟”;传授养生技巧,教学“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养身操,科普健康生活理念;进行防诈骗宣传、心里健康疏导等,提升老年生活技能,丰富老年日常活动,守护金辉,做到全方位、无死角。
四、智慧需求
——“码上生活”,动动手指“智享夕阳红”
组成智慧助老技术开发小组,考虑居家老年人(尤其行走不便老年人)生活不够丰富的实际,结合我们专业技术,开发针对老年群体的“码”上生活应用程序。区别于传统设计,我们的程序简单易操,采用大码字体,一键进入。程序分为“码”上看戏、“码”上阅读、“码”上听书三个板块,让老年人也能畅游移动互联网、智享夕阳,为其身心保障问题提供新思路,实现智慧助老。
后期,我们将继续开发“码”上卫士社区智能机器人,打通居家老人与社区之家行走间“最后一公里”。本次志愿服务走进社区50余个,村镇6个,敬老、养老机构6家,直接惠及老人约2000余人,间接受益8000余人,间接受益家庭达2000余户,受到了新华网、中青网、盐城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共计16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在志愿服务过程,团队成员锤炼品格,练就本领,志愿者在宣讲、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能够为爷爷奶奶们的晚年生活保驾护航感到十分荣幸。